四川省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四川省金融学会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暨老龄金融专业委员会承办的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学科发展与数字化教育转型研讨会于2023年12月8日至10日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
来自成渝地区金融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者代表,以及业界代表参会。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金融科技数据化特征、金融服务智能化趋势、金融人才多元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
研讨会开幕式上,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波教授致辞。张波指出,高校金融学科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金融行业应用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眼新金融业态、智能金融特点,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进行深度交叉,促进“金融+数字化”的融合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研讨会主旨演讲环节由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敬教授主持,邀请7位金融学科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
西南财经大学原校长、四川省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卓志教授以《锚定数字经济:推进高等财经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题演讲,他从理论经纬、实践经纬和发展经纬三个角度,分析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在高等财经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为此必须加强数字经济原创性理论创新,作为交叉科学的数字经济,带来传统财经研究内容、方法和范式的变革,须以学科交叉融合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财经科技自立自强。从教育教学高度看数字经济,它带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为此必须加强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时代新人。高等财经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以数字化转型重塑高等财经教育(金融教育)新生态,为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温涛教授以《乡村数字金融成长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题演讲。他以农村金融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微观机制难以有效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体系不均衡导致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不健全、唯抵押担保格局未破解导致融资规模难以提升、内生机制弱化导致合作金融信息优势难以有效发挥、统筹施策不力导致金融监管空白和风险隐患等五个层面,深入分析传统农村金融存在的薄弱环节。他提出,借助数字技术应运而生的数字金融模式是化解传统农村金融诸多难点与痛点的可行性方案。同时,他指出,现有乡村数字金融发展最大的短板是“数字鸿沟”导致乡村数字金融产品服务接受度不高、人才短缺导致乡村数字金融产品及风控技术研发不足。他强调,为了有效化解培养适应需求的乡村数字金融人才匮乏问题,高校要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人才培养改革,加快“计算机类+金融保险类+农业农林管理类”学科专业融合发展。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和重庆数字金融发展为契机,大力培养乡村数字金融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领域优先填补人才缺口。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重庆市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树洁教授以《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基于科技创新视角》为题演讲,从新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科技创新等方面阐释经济学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教授以《人工智能与金融教学和研究》为题演讲,梳理人工智能对金融学专业教学和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指出经济学类专业教学和研究要加强同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融合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朱宏泉教授以《大语言模型与金融学研究》为题演讲,从大语言模型的重要性、优势、应用性等角度,分析了大语言模型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的前景。西南大学智能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定祥教授以《金融科技影响下的金融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转型思考》为题演讲,从金融行业就业形势、金融科技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金融学科体系构建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学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路径。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院长项后军教授以《大数据体系建设提升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吗?——来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为题演讲,建议政府部门应当继续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央行应当将银行数字化转型纳入金融机构考核体系。
圆桌论坛环节,成渝地区高校金融学院院长(副院长)、专家学者,围绕金融学科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深入研讨。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昌学院,广东金融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等近20所高校代表发言,对高校金融学科教育数字化建设提出宝贵建议。